自杀还是他杀?尸体“缢吊”究竟意味着什么_前沿热点
(相关资料图)
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
近日,备受关注的江西上饶高中生胡鑫宇事件有了最新进展,随着其遗体被发现,该事件引发全网关注。据当地警方通报,其尸体被发现时呈“缢吊”状态。胡鑫宇的真实死因,是目前广大网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警方通报中提到的“缢吊”究竟意味着什么?在此前的司法实践中有哪些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?
海报新闻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,包括刑事、民事案件的多份判决书提到了“缢吊”一词,用于形容尸体状态。例如,在一起发生在海南某教育机构学生自缢身亡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中,该名学生于2016年7月被发现在培训中心二楼宿舍卫生间自缢身亡,经法医学尸表检验符合缢吊形成损伤特征。在另外一起民事纠纷案中,2013年5月,北京一大学女生被同学发现缢吊于宿舍内,相关司法鉴定中心作出尸体检验鉴定意见书,鉴定意见为符合缢死。
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,也有刑事案件将他杀伪造成“上吊”的情况。据判决书,2014年11月1日,居住在新疆哈密的男子任某某给家人、派出所打电话称女儿上吊死了,要求前来处理。经法医鉴定,被害人实际是被绳索作用于颈项部缢吊至机械性窒息而死亡。任某某后被决定执行无期徒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。
早在1996年,《北京警院学报》刊登了一篇名为《关于缢吊尸体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质的分析判断》的文章。该文提到,缢死简便易行,是自杀的常见形式。有的狡猾的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,把人杀害之后吊了起来,伪装成自缢,以掩盖真相,蒙混过关。
该文章提到,此类分析判断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:首先要确定该尸体是否缢吊致死;二识别是否他杀,如果认定该尸体确系生前缢死,要注意是否为他人强行缢吊的,或者是使其致昏或失去活动能力之后缢吊的;三要澄清一些需要鉴别的问题,例如损伤、捆绑、毒物、不完全缢死、没有窒息现象、离奇现象、幼童自缢、意外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胡鑫宇失踪事件已发酵百余天,当地公安一直未刑事立案。
1月31日,胡鑫宇家属代理律师郑晓静在接受南都采访时提到,其与胡鑫宇家属原定于1月28日提交刑事立案申请书,但在28日接到警情通报后,决定等到最终调查结果再考虑是否申请立案。
郑晓静表示,“缢吊”一词只是描述尸体被发现时的状态,而“他杀”“自杀”则是指死亡原因,两者并不等同。发现“缢吊”的尸体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死亡原因,而通过尸检,根据尸表特征和尸体解剖结论,可以查明死亡原因、死亡时间、致死手段、死亡经过,判定死亡性质是自杀还是他杀,为还原真相、侦破案件和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。
郑晓静指出,随尸体发现的录音笔内很可能有胡鑫宇留言,但经106天风吹日晒,需修复后提取其中内容。如果现场勘验、尸检报告、录音笔鉴定结论等证据均指向他杀,必须刑事立案侦查;如果指向自杀,属于胡鑫宇失踪事件,不属于刑事案件,不需要刑事立案侦查。
标签: